上下级、同事间通过语言打击否定等心理暗示,令人丧失自信,再利用花言巧语令你顺从,从而实现精神和心理控制。

这,就是职场PUA。

职场PUA一直都在

伴随着疫情带来的艰难环境,“职场PUA”火了,如同PUA概念一样,“职场PUA”本身也是一个时代催生的产物,并且超越了PUA的两性概念,延伸到职场中领导与下属之间甚至同事之间。

毕竟,职场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人总是利己的。

在需要过苦日子的时候,总会有人想把这种苦转嫁到别人身上。

在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总会有人想让别人站出来“心甘情愿”的为自己两肋插刀。

这类现象有很多,职场PUA也一直存在,只不过是因为现在有想法、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90/95后群体与传统管理模式间的冲突越来越严重,而拒绝“职场PUA”是他们对这种冲突最贴切和大胆的发声。

上周六,在10/17期沙棠思享会一场线下沙龙上,我们一起聊了聊关于职场PUA的话题,期间一个典型90后的小姑娘大胆的提出一个想法说:“其实应对也比较简单,要么打,要么躲,反而识别起来好难啊”。

果然,年轻人就是年轻人,总是能直接命中痛点,确实,职场PUA,最难的并不是如何应对,而是如果识别出自己是不是在“被PUA”。

如此一来,问题就回到了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正在被“职场PUA”?

感受“不舒服”时,是识别的“最佳时机”

在工作中,当你发现自己负面情绪非常多,感觉“不舒服”,比如有不顺手、不开心、别扭难受,甚至焦虑、自卑、失眠等感受,就有可能正在经历pua。

在这个时候,非常建议停下来思考,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你感觉“不舒服”?不舒服的points是什么?

在真正思考明白后,最终原因无非是两大类:一是因个人能力不足,应对当前职场确实吃力;另一类才是真正的“职场PUA”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客观的分析是否是个人能力不足,工作中产生的自卑、挫败感的背后,是否真的是自身的原因,排除了自身问题后,就可以考虑是否在被PUA。

跳出“圈子”,多“跨界交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初步判断有可能被PUA时,需要跳出自己的思维圈子,与周边朋友、闺蜜、同学、导师等交流,或者寻求一些类似于互助小组等组织的帮助,听听他们的反馈和想法,为你的判断提供多元的参考。

​一定要避免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因圈子的认知趋同甚至让事情发酵、升级或变质,进而影响你对事情的客观判断。

最后,当你判断自己确实正在被职场PUA的时候,那就听那个年轻小姑娘的,要么打,正面面对,要么就躲,早点离开。

​毕竟,哪儿的水土不养人呐。

本文来源:沙棠智库,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