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何正确的看待OKR》前,务必先仔细研究《OKR系列的学习攻略》,然后是《基础入门学习材料》

该资料是从沙棠的众多实践经验中总结而来,将帮你解决OKR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问题

(写在前面的话:OKR系列文章是沙棠智库团队,根据对OKR的深度研究和过往实践辅导经验中总结而来,每一篇都是“干货”,不仅没有“废字”,而且句句都需仔细斟酌和研究,才能真正得其要领,吸收其精华,以免在推进OKR方法落地的时候陷入误区,最忌草率没有耐心)

  • OKR是目标管理工具,不是绩效考核工具

运用OKR,完成目标的制定、追踪和复盘整个闭环。帮助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目标方向,过程中在目标的牵引下指引团队自发的朝着目标努力,始终关注目标,持续产出“价值”,而非“苦劳”,当目标推进的结果已成定局,更看重的是通过复盘总结经验,以此来促进团队成长

不难发现,OKR是一个易操作的,通过价值导向来激发团队自驱力的目标管理的方法。

可是,大多数团队不自觉的用KPI的思维套在OKR上,把它视为绩效考核工具。比如,忍不住想拿OKR的结果和奖惩薪酬挂钩,以此来评判一个团队成员的表现好坏。孰不知,一旦与利益绑定,就直接破坏了团队对于目标价值的内在追求,继而转向对外在激励的关注,违背OKR的实现团队上下同欲的经营哲学。

  • OKR是一种价值导向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不是额外的工作量和负担

OKR的本质就是一种价值导向的思维和工作方式。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而做(意义和方向),才更清楚的知道做哪些有效的努力去实现它;而不是上来撸起袖子就开干,干了半天发现方向错了。

有两类典型的团队,因没有真正理解OKR而认为它是一种“负担”。

一类是深陷“苦劳”的团队,往往很难跳出原有的认知圈,接受OKR理念较慢

凡是与原有的节奏不符时,这一类团队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抗拒。会说:“我已经忙死了,根本没有精力。”对OKR也不例外。面对这种坚持固有认知思维的团队,帮助他们最好的方式,让环境慢慢影响他们,直到自己开始意识转变。

另一类是吸收了错误的OKR理念和操作,即依然沿用管控思维

比如一些魔幻的操作,一上来要求每个人都制定2-3个OKR方案,再用一套重量级的工具将OKR搬到线上等,不但没有促进协作,反而导致团队不堪负重而不得不放弃,不可否认的是,这样错误的OKR方式确实是一种负担。

事实上,无论OKR的操作和工具,都应是轻量易操作。比如,刚开始制定方案,建议先以团队为单位,且每个团队一套OKR方案牵引方向即可,而不是多套,至于个人制定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对OKR方法的掌握,以及判断其能帮助他更好的工作和成长,用与不用,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是任务和命令。

  • OKR是反映团队战斗力的一面镜子,不是监视器

OKR是一面反映团队战斗力的“镜子”,可以帮助leader们更好的识别团队的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在落地OKR时,团队内部总是呈现出三种状态:

1.战斗力强的团队,从一开始OKR理解运用的就很好

2.战斗力一般的团队,但学习能力比较好的,你给了他OKR的方法,跑一个月也能跟上节奏

3.那些总也入不了门的,是因为本身战斗力就不行,还沉浸在“苦劳”泥潭中

大部分团队却错误的把OKR用成了监视器,比如,有的团队自上而下制定并层层分解目标,从总经理、总监、主管到组员,都有自己的OKR方案,定期自下而上文字反馈,甚至日反馈。

真相是,这样的操作无异于KPI+日报、周报,像是个监视器一样,监控着团队的一举一动,压制着团队的发挥,何谈释放团队的自驱力和创新力呢?

  • OKR是一个通识的方法论的代名词而已,不是OKR的字面意思

基于前三点的认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OKR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做好团队和个人目标管理,它的价值导向的思维方式也适用于所有具体工作的开展,它成为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有效的一个通识的方法论

当我们能将OKR运用于无形之中时,OKR仅仅是一个代名词而已,只是为了方便我们沟通,它也可以叫ABC或其他,这时名称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你依然有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寻求OKR智库导师Mandy的支持和帮助:13911051330(微信同号
本文来源:沙棠智库,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