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过北京昨天的这则新闻了吧,在昨天下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显示,将在 3 月 15 日至 5 月 15 日期间,在全市组织开展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集中排查整治,聚焦重点行业企业,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

公告称,本次集中排查整治的检查对象主要是超时加班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突出互联网(平台)企业及关联企业、研发岗位占比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

这让我想起来,之前我们沙棠思享会谈过的一个话题《996、007、这些加班健康吗?》以及《VOL.08/30 如何应对“加班文化”

我们抛开一些必须的加班,比如确实需要赶一下工期配合市场动作、或者遇到阶段性的困难需要临时的进行加班等等之外,其实很多时候的加班,特别是在互联网等创意密集型团队中的加班,都是在作秀。

这种作秀一方面是用于满足一些对团队价值把控能力不强的领导者的需求,因为他们看不到或者是看不懂工作所在的阶段,是否可控等,所以只能通过加班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且能衡量时间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掌控欲。

另一方面则是被整个团队氛围的影响,毕竟下班大家都没走,你直接准点就撤,在这种大家都加班的畸形团队氛围里面,总是显得“格格不入”。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是领导的“约谈”,慢慢也会加入到“加班”的队列中,以求安稳。

显而易见,这种作秀式的加班,对于团队本身来说,百害而无一益,除了让工作总结中显得自己很辛苦,让自己在没有成果时可以用“我已经很努力了”来安慰自己和团队外,毫无意义。

不仅如此,长期的作秀式加班氛围,会让有能力的员工疲惫不堪,毕竟大家在意的更多的都是“苦劳”而非“功劳”,久而久之,优秀的员工会因为无法满足自己价值的追求而陆续离开,留下的都是乐于不需要动脑,只需要表现出努力工作的样子的成员,慢慢整个团队形成死海效应。

我们当然可以用法律法规来规范,通过突击检查来约束一些公司不要加班,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操作。

因为避免加班,关键的点绝不在于法律法规是否完善,而在于公司的领导层关注的是什么,生活的压力总会有办法迫使每个人去努力迎合上层的关注点。

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关注到自己团队、自己的业务线的准确信息,然后及时的支持和调度,来想尽办法来支撑团队去更好的达成目标,而不是关注在今天大家是不是加班了,最近大家是不是懒散了之类的表象上。

我相信,只有领导者更多的关注在价值产出上,加班自然就不会是一个需要用法规这种底线去衡量的事务。

毕竟大家最反感的,并不是加班本身,而是无意义且没有希望的加班。

本文来源:沙棠智库,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